喪禮

 阮琦雅

 

【詩九十10】「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,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;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,轉眼成空,我們便如飛而去。」

 

 

喪禮對世人的意思,應該是對故人生命的追思大於大體的處理。這典禮多與宗教信仰有連結。自從信耶穌後,我喜歡參加喪禮勝於婚禮,正如經上所記:「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,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。」【傳七2】

 

為什麼?信主後參加的第一場喪禮,就是媽媽的喪禮。記得有一晚,用過晚餐後,我們四姐妹圍在媽媽醫院病床的旁邊。起先,我們不知如何開口探媽媽自己所期待的喪禮樣式;不料商談中,媽媽輕鬆的像談一樁旅遊的規劃,讓我們自在又認真的陪媽媽一起計劃人生最後的行程。

 

喪禮上遺族答謝詞的部分,我們姐妹原本不忍由爸爸上台,然而爸爸堅持,我們也就從命。爸爸答謝詞中說道:「…教會到醫院的探望,是日無間斷的,…」感動了全場。弟兄姊妹這樣的關懷,打破了中國傳統對沾染不吉之事的禁忌。

 

因此,陪媽媽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後,我最常參加的不是婚禮,而是喪禮。

 

有一次,陪伴友人面對她配偶的最後一程,從下午兩點,到隔天天亮。他走後,她哭了兩聲,告訴我她在最後禱告中如何得到神的安慰。而後送醫院太平間,又轉殯儀館停屍間。

 

等一切忙完,我到辦公室也差不多一天的工作又要開始。上完早上七點到八點二十的課,我實在很睏,閉閉眼想休息一下,沒想到竟沉沉睡去。一覺醒來,發現不到十分鐘,沒想到這樣短的的睡眠竟覺飽足,精神全恢復。

 

對我而言這是個難忘的神蹟,也應驗「往遭喪家的家去」在神國裏的祝福。

 

當然,我也參加那個朋友先生的喪禮。她在喪禮致答謝詞時,內在所散發出的平安與得神安慰的心,感動第一次來教會參加喪禮的朋友。那朋友也因此認識神是賜真平安的神,進而來慕道、受洗。(當時我這朋友有七或八個月的身孕,又帶著1個3歲的兒子。)

 

在馬祖,傳統的喪禮似乎很熱鬧,人情很濃,然而儀式與往者生命的連結,留在各說各話的多元中。就算檢討、談論,傳統的包袱似乎揮之不去。

 

要如何辦自己的喪禮?往者在意莊嚴充滿追思情意?或在意世人眼中的風光而不顧內心一百個鬼影暗生的禁忌?

 

其實,喪禮,乃是為已喪命的人所舉辦的典禮。往者已矣!已喪命的人不再需要維持生命的食物或世上的名利。如果我們能喚醒亡者,問他期待怎麼樣的一個喪禮,他會說:「我所在意的是如何進永生,世上的事已經與我無關。我現在存在的是靈體,而不是需要食物或名利的肉身。」如果活著的人仍念著與他的一份情,希望能為他做最後一件事,他會說:「好吧! 想想我們過去情感交流中,值得回憶或紀念的事吧 !」

 

聖經記載,曾有地上的財主離世後,在陰間受痛苦,期待他尚存活在世上的親人能明白永生的道路,免得同他一樣在陰間受苦。然而,他所得到的答覆是:
「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,可以聽從。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,就算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,他們也是不聽勸。」【路十六29-30】

 

如果我們清楚靈命的來去,我們就明白這些話是事實。聖經記載:「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,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裡,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」【創二7】。聖經傳道書也記載:「塵土仍歸於地,靈仍歸於賜靈的神。」【傳十二7】。
人死後,肉身歸於塵土歸於地,而靈,是要回到神那邊的。

 

世人啊,世人! 如果死是眾人的結局,為何不接受生命真理,領受永生呢?又如果生命的長短不是人所能決定的,那麼賜人靈命的神所傳述的真理,又為何猶豫不肯接受呢? 誰能擔負起靈命永刑的痛苦呢?

 

死亡是每個活人將來必走的路,人要相信賜生命的神對永生真理的傳述,謙卑到神面前,承認自己不過是鼻孔中有氣息的人,不要讓自己的驕傲阻絕,讓自己無法見神。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