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安息日享受安息

蔡又晴

 

承雲弟兄安息日一大早來到教會,坐在台下聽道理,卻對周邊信徒的小動作好在乎。哪有人來教會睡覺的?他內心忿忿不平…轉頭一看,怎麼有人進了廁所就不出來,是忘記門怎麼開嗎?…台上的道理已經聽過了!!!!怎麼沒有新內容?….類似的狀況您有發生過嗎?

 

基督徒有一個特權,就是有一天可以讓身心靈享受安息,不過,這短短一天的安息當中,有多少人能真正安息?又有多少人是更不安息?安息日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神藉著日子這個『方法』(approach),讓我們進入安息,如果方向不對,就算再怎麼拼命跑,終究也是到不了目標,不是嗎?

 

還記得漂泊在曠野的以色列人嗎?到底從埃及出發到達迦南地要多少時間呢?

我們對照聖經出埃及記,以色列人從離開埃及到西乃山,共用了三個月時間(出19:1)。在西乃山以色列人停留了大約十一個月,在第二年二月二十日才起行前往加低斯巴尼亞。按申1:2說,這段路程只需要十一天就可以行完。所以相信他們最遲在離開埃及後,第二年年底前就到達加低斯巴尼亞。

 

在加低斯巴尼亞,以色列人差派探子打探迦南。當他們聽到探子的回報,全會眾就看不見神了,他們只看見迦南的城大人高。他們因此心死,決議違背神,要打死摩西回埃及。所以神罰他們從加低斯巴尼亞轉回,在曠野飄流。過了三十八年,他們才再次回到加低斯巴尼亞。

 

38年的流浪證明一件事,受到祝福的團體,有使命的聖職人員,被揀選的族類,都無法抵擋歪斜的心,只要心的方向錯了,再努力奔跑只是讓誤差越來越大,聖經中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,掃羅的堅持獻祭出兵,大衛為奪妻一而再的籌謀計畫,他們的動機已經錯誤,再多的仔細跟細心只是增加他們的罪惡。

 

安息日是交託,安息日是休息,安息日是崇拜,曾幾何時,我們在安息日比較,在安息日咒罵,在安息日挑錯。問題不在於我們不能做這些事情,而是心態上到底是甚麼?

 

小弟這一趟出國協助聖工,飛機時間剛好就在颱風肆虐的時間,前後的班機都已經取消航班,當時小弟覺得自己一定出不了國,聖工自然也沒有機會達成,但神奇地在一切巧妙的銜接後,小弟如期到了外地進行聖工,這就是一種信仰心態的轉變,我們太習慣一切都在計畫當中,而忘記了有時候,我們需要的不是計劃而是交託,是信從而不是衝鋒。

 

教會需要進步,信仰需要淬鍊,聖工需要精進,但是當這些外在的表象越來越華美的時候,我們是否還找得到內心中的平靜,是否還有份在安息日享受安息?如果我們只看得到迦南地的高牆壯丁,迷惑於外在的一切,那內心自然難以達成平靜與交託,其實耶穌講得很清楚,祂要給的是安息,不是爭競。

 

太11: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。

 

 

兒教組見證(徐源禾弟兄.蘇沛祈姐妹)

 

徐源禾1

 

 

奉主耶穌聖名做見證,在我幼稚園的時候摔倒骨膜發炎,原本就會痛。但我沒有聽爸爸的話,下課乖乖在位置上休息,一下課就跑去操場玩,結果我就又摔倒,被後面的三輪腳踏車撞,後來到醫院醫生說我只是骨頭裂掉沒有很嚴重的骨折,感謝神,沒有因為我的調皮受到更嚴重的傷。願一切的榮耀歸給天上的真神,阿門!

 

~ ~ ~ *~ ~ ~ *~ ~ ~ *~ ~ ~ *~ ~ ~ *~ ~ ~ *~ ~ ~ *~ ~ ~ *~ ~ ~ *~ ~

 

蘇沛祈1

 

奉主耶穌聖名做見證。我叫蘇沛祈,今年剛升上四年級。我要見證我得聖靈的經過。

我在一年級時就有聖靈感動,但是一直沒有得到聖靈。今年(2015年)3月14日兒童禱告會時,我一開始禱告,心裏面想,希望我的好朋友魏黛甄可以來教會,也希望幼年班同學沈怡甄可以得聖靈。但是,她因為要有事提早走,非常可惜。後來我禱告到一半就感動流眼淚。因為冷氣很強,本來我覺得很冷,但是後來身體就漸漸變熱了。禱告結束傳道就說我得到聖靈了。知道我得到聖靈的時候,心情非常的開心,比下課時和同學玩還要開心。我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每天幫我禱告,我也要常常禱告,祈求聖靈充滿。

感謝神!願一切的榮耀歸給天上的真神,阿們!

 

 

 

以石為名  

 

林心怡

 

千禧年時,我可愛的女兒誕生了!

 

我和外子兩人,歡喜雀躍,要取個甚麼好名字呢?要響亮,又有期許的意涵;筆劃要適中,卻有深度,最好是清新脫俗。反覆深思斟酌許久,最後決定取名為「向瑄」。「瑄」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璧玉,有尊貴、美善之意;而「向」是朝著、靠近的動詞。我們都期許,女兒能在未來的日子裡,平安健康長大,朝著尊貴的基督徒方向追求,接近美善,她的智慧和身量,並神和人喜愛她的心,都一起增長。

 

耶穌在世傳福音,呼召門徒跟從祂,在革尼撒勒湖旁,耶穌向船主西門借船,在船上教訓眾人,結束後,在西門面前行了下網滿魚的大神蹟,讓整夜努力卻一無所獲的西門,慚愧地說:「主啊!我是個罪人」。耶穌呼召門徒真是奇妙!西門親眼見證大神蹟,脫口而出的,不是讚嘆歡呼,而是悔改自省。耶穌說:「從今以後,你要得人了!」(路五10),並且看著他說:「你要稱為磯法(磯法繙出來就是彼得)」(翰一42)。

 

彼得是個好名字,是耶穌給他取的,原意是小石子。這小石非普通的小石子,和勇士大衛勝了仇敵巨人歌利亞的祕密武器「小石子」一樣,凡為主所用的,就能顯出尊貴。

 

聖經裡常用「磐石」來說明耶穌的身分和工作,祂是「房角石」,為教會建立的根基(弗二20),是主再來時,以色列民「房角的頭塊石頭」(亞四7),也是粉碎一切屬世的國度、權柄、能力和尊榮的石頭(但二35),對於不相信主救恩的人,卻是「絆腳的石頭,跌人的磐石(林前一23)。

 

彼得領受了這個名字後,在信仰追求的道路上,跌跌撞撞前行;他曾經在眾門徒面前斬釘截鐵回答,「主啊!你有永生之道,我們還歸從誰呢?」,卻在跟從耶穌履海時,見風甚大,就害怕喊著說:「主啊,救我!」。曾經在耶穌為門徒洗腳時,知道自己卑微的身分,推辭夫子耶穌的洗腳,卻在耶穌被捉拿時,逞血氣拔刀砍人,自以為是。曾經看著耶穌,勇敢地說,「我願為你捨命」,卻在耶穌被兵丁拿住後,懦弱地連續否認與耶穌的關係,說「我不是」。

 

我的女兒向瑄,在主耶穌的看顧下,一日一日平安長大,我和外子也期盼,能靠著神的智慧,教導她當行的道路,然而,這真是不容易。曾經希望她能每天整理凌亂的房間,她認為有空再做。曾經希望她勤加練習琴藝,以後司琴服事神,她卻說事工又不是只有這一項。曾經希望她能參加學校課業輔導,她卻說「沒有給我自主學習的機會」。我真希望她是朝著尊貴、美善努力,不要只是個庸碌的平凡人。我多麼盼望有一天她能明白父母心!

 

經歷種種磨練,嘗過主恩的滋味,彼得終於體會,並且明白,主乃活石(彼前二4),如同他被選召,以石為名,「被建造為靈宮,做聖潔的祭司,藉著耶穌基督,奉獻神所喜悅的靈祭。」(彼前二5)。彼得在耶穌受難後約六十年,即將殉道前,寫下這封叮嚀的書信,交給當時散居在外地的基督徒們,告訴大家,我是名符其實。

 

女兒向瑄啊!每當我呼喚你的名字,就是想告訴你,朝著尊貴的基督徒前進,發揚美善。雖然主路不易行,但我深信,你必定能親嘗主恩,在愛中建立自己。

 

 

 

 

2015年北竿課輔(阮琦雅姐妹)

2015北竿1

 

很特別的北竿課輔

去年參加北竿課輔後,原計劃今年再參加,也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籌畫,最後因故沒能親臨現場,然而在line上不斷與同工交流,看到北竿孩子的成長與可愛模樣,也一樣感受到去年期許的延伸。

在一年的籌畫裏,大家同心結合美術、音樂、與英文各領域的專長,選用約瑟的故事為主軸,期待孩子藉由學習才藝與語文,培養出美好的品格。看到同工從line上傳來的照片中,孩子認真的態度,讓在台灣無法前往的我,也能分享那份學習成長中的喜樂。

選用約瑟故事為主軸,是很吻合孩子學習與成長的需要的。就英文而言,結合了他們現階段所學,再酌加延伸。例如,如何介紹年齡及家庭成員,隨著劇情又教導與人交往進退應對應持守美德的合宜對話。就音樂方面,選用符合時尚且攜帶輕便、短期內能學會、又平價的烏克麗麗。在美術方面,學習製作戲劇所需道具,培養孩子自製生活所需用品,同時欣賞古人時尚,結合現代衣著,創新造型。

才藝與學術整體塑造外,再結合約瑟美好的品格學習。約瑟品格端正,得父親寵愛,也因此惹來兄弟的嫉妒。他們設計將他賣給外族做奴僕,又欺騙父親約瑟是被野獸吞食。約瑟到了異鄉,神眷顧他,讓他凡事順利,也賜他治事的智慧,讓週遭的當地人,雖不認識約瑟的神,卻感受到他的神與他同在、且大大祝福他。最後他當上埃及的宰相,也因此救了全家免於飢荒滅亡。

當他的兄弟為賣他的事道歉時,他寬厚的心胸彰顯神的愛,用溫柔的話語安慰他們:「是神要成就今日的美事,救我們家族不至滅絕。」

相信成果展會是北竿學童與家長共同的期待,也願神祝福一切順利,演出成功。

 

北竿

2015北竿工作人員

 

 

 

我與馬祖孩子的文化交流(阮琦雅姐妹)

英文課

 

帶英文來馬祖與孩子交朋友

金和銀我都沒有,只有將我所有的心意帶來馬祖北竿。從2013年底答應2014年暑假來馬祖協助英文課輔之後,就天天為這個承諾以禱告放在心上。花了半年多的期待與等候,終於看到一張張迎我來的面孔。

課程如何進行,當然是大家關心的事。握住這舵的我,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決定打底、或上彩;而「打底」、或「上彩」就要看學生的狀況決定。「打底」就像人的骨架,包在皮膚裡看不見,卻是支撐著人站起來的本錢;「上彩」就像身上的裝扮,別人很容易被吸引,卻無法接受退色後的原貌。

這邊的孩子是能夠接受「打底」的;也就是說,多數人把蓋房子打樁、扛鋼筋、灌水泥看作是流汗水的苦差事,但是北竿的孩子看待這事如遊戲般的好玩,認真去完成自己能做的那一部分。配合他們的學習態度,順利的從「打底」開始進行。

「打底」過程中的單字、句型、文法要輕鬆輸入吸收,必須進入英文的語言系統程式。如何在中、英文分屬不同語系的事實上,跳脫中文語系轉換英文語系,並利用中文語系的優勢與英文作連結,就看學生與老師在教授與學習間如何建立致勝的要件—互信與同心。

單字學習上,因為英文是屬拉丁語系,而拉丁語系的文字特色是屬拼音文字,所以單字的背誦記憶上,必須從聽音拼字的方向下功夫。聽音拼字訓練過程,必會承受許多的挫折,馬祖的孩子願意與老師同心去面對這一關,這是他們得勝的關鍵。

句型上,在敘述句的陳述順序上大體與中文相近,所以懂得中文的人只需調整副詞在句中的位置,就很容易學會造句。這個部分,熱切學習英文的孩子,表現的不錯;較沒信心的孩子,也在設計的活動中,解除了自我的壓力,參與學習。這都歸功於馬祖人對孩子的教養,保存較濃尊師重道的倫理,所以能在順服老師教導中,逐步完成。

文法上,先建立八大詞類和五大句型的基礎概念。這是有利他們將字放入句中的系統骨架。他們默默耕耘,謙卑學習,敬師和愛友的態度,把這原本不易的事,變成了他們拿來克服英文困難的本錢。

來這兒短暫的協助英語教學讓我開心滿滿,因為學生肯學、不怕學習吃苦。自幼受老師影響的我,近幾年從學生的態度思考自己的年代是否不再,然而在這裡我又找回了。

我找回這份我的成長過程,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小學老師,為了教會我們,犧牲自己下課時間的精神;又要感謝大學的德國籍系主任,她本持德國人的精神嚴格訓練我;還要感謝研究所的德裔美籍指導教授,在傳授中,細心將德國人做事的精神放入教學讓我學習。如今來到馬祖,從學生身上,我看到自己當學生的過去,也從學生的學習態度上,我看到了過去師長在我身上注入的生命力。

願這一切的感謝,歸給馬祖人給我的機會,和垂聽人禱告的真神賜這事一切進行順利圓滿。

 

北竿課輔

 

 

 

前進未得之地馬祖(阮琦雅姐妹)

阮琦雅

 

 

 

【撒下五24】「你聽見桑樹梢上有腳步的聲音,就要急速前去,因為那時耶和華已經在你前頭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。

 

2013年初答應去馬祖協助暑期課輔,然而直等到2013年底才接到2014年馬祖的邀請。一講定,就開始為這事工禱告。感謝主,事工結束後,回想聖經上提到桑樹樹梢上的腳步聲,真是美好的回應。

承諾要去,心裡渴望的當然是神的帶領,所以將此事加入禱告中。雖然每早禁食禱告,還是沒有感動,到了要出發的前兩個月,還是沒半點感動,於是只要有機會就禁食早、中兩餐。感謝主,工作沒受影響,體力也沒兩樣,直到學期末工作沒有因禁食受影響。經半年的禱告,晃眼就要出征。要去的前一天下午,我還是沒感動,於是會後接受安息日下午的按手禱告。天啊!我的膝蓋痛到幾乎撐不到禱告結束,心想晚上還有學校的成果展要發表,明天怎麼有心力趕飛機去馬祖?更在意的是,我沒有半點感動要前往!

到了馬祖趕緊認識環境,因為隔天星期一就得馬上上路。感謝主,學生天天加增,還從台灣加運上課課桌,並加添電扇。正擔心空間及老師人手不足時,颱風來了。就在放一天颱風假期間,我們確定了前來的老師,人數也在颱風假後持平。是神照我們能力,安排我們侍奉?沒有疑問,這就是我的感受。

颱風過後,前來協助的這位老師,在她來之前,我和她自己都因憑眼見,覺得唯有神能成全,沒想到神果真成全她來此服事的心願。這讓我們看見自己對神的信心實在不足。

第一週,曾晚間訪問學生家長,那一家人堂表兄妹共有四位來參加課輔。奶奶熱誠的接待我們,但是一提到星期六能否過來聊聊,話鋒立刻轉調。正愁不知如何傳福音,安息日碰巧安排曹曉芬見證。她建議我投稿馬資網,因為它是馬祖人訊息的主要傳播網。

有了這個管路,立刻進行安排採稿。網上每篇稿子都會記錄瀏覽人數,所以不時查閱投的稿子,所投的稿子有些上百人,也有上千人閱讀的。每篇報導都與馬祖事物有關,結論總導入聖經精義。

剩下最後一週,心中盤算後續工作該如何進行。於是決定再搭船前往南竿探訪曉芬姊妹。探訪前,期盼能在那裏辦個小型詩歌佈道,但是曉芬姐認為有難處,於是自己私下禱告交託。感謝主,真的又是一個在人不能的任務實現。

到了曉芬姊妹家,正要聊的時候,有位民航局的人因公務來與曉芬洽談,心想如何是好?鼓起勇氣,有話直說,詢問對方是否有空一起聊聊。感謝神,正要聊見證時,原本聯絡不上南竿的老師連同執事都到齊了。就在見證後,接著老師們合唱詩歌。雖然這場佈道會,沒有事先安排,神卻也為一個慕道者成就這事。參與這場佈道會的人,都默認這是神的作為。

最後倒數時日,還是覺得做的不足,正為此愁煩時,有人邀我們去她家,因為馬祖為觀光客舉辦103安可活動,她負責了其中一項任務。最後幾天,神的安排,讓我們一直有機會和她談道理。就在星期六回臺灣當天,神讓我們看到她帶兩個女兒來參加聚會。

短短將近一個月的馬祖侍奉,「桑樹樹梢上的腳步聲」不再是聖經裡的話語和古聖徒的經歷,而是現代版落實在自己的服侍上。原來聖工的預備是禱告,禱告神必垂聽,是否被感動隱藏在信心禱告後附諸行動中。這是一份真實的信仰,因為真實的信仰,人與神之間的關係,就是如上這樣真實。